梨花白 发布于2019-12-02 阅读(1205)
扫一扫,手机访问
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指的是新技术、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。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,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往往是用而不知,但它的作用却反应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。Gartner 2019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刚刚发布,与2018年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。为了解开其中的答案,我们走访了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。Gartner 2019年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里确实隐藏了许多秘密,季新苏在其中着重谈了DevOps、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发展。
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(Kevin Ji)
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由来
谈起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由来,季新苏介绍说:“技术成熟度曲线是Gartner分析师通过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技术甄别以及客户反馈,来选出的二十项新技术。2019年,我们通过甄选,认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,云计算的数据分析和BI,托管式SD-WAN服务极具潜力,因而在技术成熟度曲线增加了这三项技术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技术在其技术萌芽阶段会被热炒,比如像区块链技术。但过了某个时间点之后,我们会发现这项技术并不能像设想得那样可以解决许多问题,希望促使大家理性地看待该技术。”
而说到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作用,季新苏强调说:“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实际上是两条曲线,一条曲线是对于新兴技术热度从波峰到波谷的曲线,即从下到上又往下的波浪线;另一条曲线则是自然的技术部署曲线,即一条自然爬坡的曲线。需要强调的是,成熟度曲线上的技术即便成熟了,也还只是处于早期的应用推广阶段,并非一项完全接受的技术。另外,很大一部分新兴技术是走不到生产成熟期前就‘消失’了。”
DevOps的实施难点
DevOps火爆的原因在于IT职能的转型。目前传统企业受数字化转型压力,IT职能会分化为两个,一是赋能业务,让业务新想法越快实现与迭代越好;另一个则是保护业务,让已有业务系统运行的越稳定运行越好。在实际业务中,这两项职能一般由两个部门来完成——强调敏捷的开发部门以及以稳定、高效著称的运营部门。这两个部门天然地具有矛盾,需要一个新的方法论来调和这种矛盾,而这成就了DevOps的交付模式。通过DevOps,企业可以实现整体交付模式的面向数字化的转型,尤其是拥抱互联网式的交付模式。
季新苏介绍说:“DevOps核心其实是用开发运维链条,来加速整体的交付能力;通过减少每次发布的体量,并模块的松耦合,达到快速发布的目的。考查是否完成DevOps转型的方法有两种。其一是MTTV(Mean Time to Value),也就是从有想法到发布,需要多长时间。另一个则是MTTR(Mean Time to Recover),也就是从发现问题到系统恢复的时间。这两个指标均是越短越好,而这也是DevOps的真正价值所在。”
DevOps虽好,但真正实现DevOps流水线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DevOps的目标是确保每天有一个可发布的版本。而“微服务”(Microservices)架构大大缩小发布的粒度,是实现DevOps的核心。整体需要尽可能使用自动化来取代人工,尤其是实现自动化测试与自动化发布。一些身处领先市场的成熟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上云之路,但其上云后的应用中也只有10%-15%真正实现“微服务”,其很大原因是业务价值不划算而不是能力不足。
季新苏指出,其实大部分企业选择对传统应用的模块化改造不是微服务(Microservices),而是小服务(Miniservices),小服务尽可能用分布式架构的长处,对传统应用的解耦合,模块化现有应用,使发布做得更“轻”一些,并不是完全自动化。小服务是在现有传统架构上的演进,而微服务是新建的架构。基于传统架构的应用可以改造成微服务的状态,但需要的代价非常高,往往不如重构。
私有云的难点
云计算已经上榜曲线多年,但通过对全球市场的观察,私有云未来的发展之路却不平坦。
谈起其中的原因,季新苏做了这样的分析:“有几方原因导致了私有云实施的困难。其一是交付模式的变更,原来需要几周才可完成的交付,现在在私有云架构下,只用代码便可在三小时内完成部署。其二是计价模式,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可能会倾向于‘囤’资源,如果私有云部署时治理模式没有跟上,会造成资源池始终处于匮乏状态,永远需要补充新的硬件,而且使用效率很低。”
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去解决,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私有云的四大核心能力,以便找准努力方向。季新苏介绍了这四大核心能力:“最核心的是标准化。Gartner数据显示,企业构建私有云占整体拥有成本的36%,业务应用云迁移的成本占64%。这意味着业务上云的改造费用要比基于数据中心的云建设成本更高。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原因,在于企业前期没有做好应用与系统的标准化。其次是虚拟化。云是个规模效应,因此企业要把开发环境建成一个‘池’,池里面的资源要和应用实现解耦。应用如果需要大规模吞吐,企业就加进去资源;如不需要那么多资源,企业便可释放。最后,企业还要注重自动化和指标化的能力。”
公有云为何难落地
我们观察到,2019年中国企业已逐渐开始接受并尝试使用公有云,但它们的公有云上云之路却还非常漫长。
季新苏认为:“由于云迁移的代价很高,所以国内企业的公有云之路充满了挑战,包括主机平移、转换、重构、重建、替代等几种方式。采用主机平移方式(Rehost)的好处是企业不需要改变任何运维流程,但上云的成本却可能增加20%-30%。采用转换方式(Refactor)按照业务流程对资源的要求,优化IT使用情况,可以节约企业的IT费用。重构模式(Rearchitect)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IT资源的利用率。如企业原来的应用大概只使用了10%左右的CPU资源。而迁移到云上后,利用架构分布式改造,资源优化,CPU使用率可以提升至70%。重建模式(Rebuilt)是把整个应用全部推到重来,基于分布式计算的架构构建云原生的应用,它的弹性伸缩最好。上述选择越往后,成本越大,但是获得的价值也越大。最后是替代方式(Replace),它并不属于IT的范畴,原因在于它只是购买SaaS服务。但目前国内还不是主流的选择。”
无论采用私有云还是公有云,企业都会在上云后面临与传统运维能力完全不同的挑战。这个时候,MSP(Managed Service Provider)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。MSP既可以跨私有云和公有云进行管理、帮助企业做上云后的运维,也可在“云迁移”方面提供咨询服务。面对私有云之路上的各种“坑”以及公有云多种方式的选择,建议国内企业用户考虑MSP来补足自己上云和互联网公司上云之间的差距。
季新苏最后强调说:“Gartner预测全球市场,2018年5%的企业上云会用MSP,而到了2021年至2022年,50%企业上云都会用MSP,这会成为未来主流的服务。”
售后无忧
立即购买>office旗舰店
售后无忧
立即购买>office旗舰店
售后无忧
立即购买>office旗舰店
售后无忧
立即购买>office旗舰店